審結超3萬件,最高判賠1.2億元!江蘇法院2024年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成績單”出爐
作者:交匯點 顧敏 發布時間:2025-04-28 瀏覽次數:568
交匯點訊 4月23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2024年度知識產權案件年度報告,全方位展示了過去一年江蘇法院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工作成果。2024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37445件,同比減少3.98%;審結32097件,同比減少5.19%。新收各類知識產權案件32302件,同比減少6.38%。
在案件類型分布上,民事案件占比較大,新收民事案件31418件,刑事案件851件,行政案件33件。新收一審案件29989件,二審案件1971件,申請再審案件168件,再審案件23件。在侵權懲治方面,江蘇法院堅決實施“嚴保護”策略。針對創新程度高的發明創造、知名商業標識和獨創作品,給予強有力的保護,積極適用懲罰性賠償。在83件案件中,法院考慮懲罰性因素確定賠償數額,最高判賠金額高達1.2億元,對嚴重侵權行為形成了強大威懾。其中,涉唯一國產甘精胰島素注射液“長秀霖”馳名商標被侵權及包裝裝潢不正當競爭案備受關注。法院對故意仿冒、情節嚴重的侵權者適用懲罰性賠償,判決其賠償權利人6000萬元,不僅保障了公眾的生命健康,還為我國醫藥產業的振興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為及時保護權利人權益,法院推動“快保護”機制。在侵害商業秘密糾紛案中,蘇州中院收到申請后48小時內便作出訴前停止侵害技術秘密的行為保全裁定,成功阻止權利人核心技術秘密的泄露與非法使用。無錫中院針對被訴侵權產品即將流入市場的緊急情況,迅速作出保護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的裁定,叫停侵權產品的制造和銷售。南京中院出臺的《知識產權民事訴訟證據保全工作指引》,為證據保全提供了詳細的操作細則,讓權利人能獲得更高效的司法救濟。
江蘇法院還著重加強重點領域科技成果保護,新收一審技術類糾紛3555件,其中專利權屬及侵權糾紛1786件。常熟法院審結的全省首例、全國第二例“ai文生圖”案引發廣泛關注,為新興技術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重要參考。蘇州中院審結的涉影像傳輸信號處理方法及裝置發明專利侵權案,通過“信號類型占比法”確定專利技術貢獻率,判決侵權人賠償600余萬元,有力推動了我國影像顯示信號檢測技術行業的發展。在涉標準必要專利糾紛中,南京中院促成雙方就170件半導體存儲專利達成一攬子實施許可方案,入選多個典型案例,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
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知識產權糾紛呈現出新形態。全省法院新收一審涉互聯網平臺知識產權糾紛8941件,涉及多種新型侵權行為。江蘇法院積極應對,與相關部門聯合出臺《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管理辦法(試行)》,共建“數智化知識產權創新實驗室”。揚州中院出臺十條措施并簽署備忘錄,推動數據產權界定。南京、蘇州、無錫等地設立數據資源法庭,加強專業審判力量。在“數據搬家”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法院判決侵權方停止侵權、賠償500萬元,切實保護了電商平臺的數據資源權益。
在促進文化繁榮方面,全省法院新收一審著作權糾紛16321件。法院加大對獨創性作品的保護力度,通過判決侵權短視頻平臺承擔高額賠償,引導影視行業規范發展。無錫市新吳區法院審結國內涉案金額最大的“盜鏈”刑事案件,嚴懲侵權者,守護版權。各地法院還加強對傳統文化和中醫藥知識產權的保護,推動文化傳承與產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