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上午,濱湖法院召開涉大學生類案件審理情況新聞發布會,此次會議內容涉及了2016年以來該院審理的涉大學生校園貸和求職詐騙、誤入傳銷組織等案件審理情況,并發布了典型案例。發布會由該院研究室副主任主持會議,刑事審判庭審判員徐克兵、民二庭代理審判員張磊就相關案件通報情況。多家省市媒體參加了發布會。

  張磊法官從出借雙方、擔保方式、業務模式、借款形式、盈利之處、催討手段等六方面詳細介紹了當前涉大學生校園貸糾紛特點,著重強調了因借款大學生恐慌、畏懼、缺席案件庭審,有關借款本金實際數額、是否預扣利息等均難以查明,法院審理結果勢必造化其權益損害。不僅如此,部分大學生將借款用于高消費,又無明確還款計劃,往往采取拆東墻補西墻方式,繼續向其他同學借款,將周圍更多的學生卷入借貸鏈條。張法官表示,目前國內無一家正規的校園貸平臺,并希望家長、學校能夠正確引導大學生合理消費,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嚴格禁止學生接觸校園貸,若遇校園貸等違法行為,及時通過合法渠道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隨后,徐克兵法官介紹了涉大學生校園貸詐騙犯罪、黑中介騙取“辦證”費、保證金、以及大學生誤入傳銷組織喪命等一系列典型案件,并就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社會治安穩定的“南派、北派”傳銷組織、審理難點予以詳細闡述。指出大學生應聘前,應向工作單位清楚了解,最好與用人單位簽訂用工合同,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并妥善保管相關用工付款憑證;網絡戀愛前,應詳細了解對方情況、家庭住址等,并將相關有效信息告知家人、朋友;若出現意外,誤入傳銷組織,需巧妙自救,牢記傳銷組織的活動規律和具體位置,利用上課、購物等機會伺機與家人取得聯系、或自行逃離。

  發布會后,媒體還對兩名法官進行了集中采訪。媒體普遍反映,此次發布會的議題契合了大學生開學季,貼近民生,發布會信息量很大,素材準備充分,起到了很好的法律宣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