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心為民的人-記沛縣法院大屯法庭庭長常擁軍
作者:劉麗麗 任少鵬 發(fā)布時間:2008-05-21 瀏覽次數(shù):2257
“專業(yè)、為民、廉潔,提起常法官我們轄區(qū)的人民總會伸出大拇指這樣稱贊,田間地頭、周末傍晚人們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我們轄區(qū)的安寧穩(wěn)定離不開他,平安和諧的功勞簿上記著他的名字……”,大屯鎮(zhèn)黨委書記郝敬斌在新一屆人代會上這樣說。專業(yè)、為民、廉潔,是領(lǐng)導、同事和親朋對常擁軍的一致評價。
“公生明”
他是單位的辦案骨干,工作嚴謹,業(yè)務(wù)精湛,喜歡鉆研,這在全市法院都是出了名的,他一年要辦幾百件案子,從沒有上訴、上訪案件,同事們稱他為 “鐵案老常”。
張某訴陳某民間借貸糾紛案幾經(jīng)波折后終于結(jié)案了。在調(diào)解過程中,張某拿著一張欠條,稱兩年前借給陳某十萬塊錢做生意,陳某答應(yīng)每年給他一萬元的利息,兩年過去了,不僅沒見到利息,本錢也沒拿回來。陳某稱自己確實給張某打過一個十萬元的欠條,但是當時張某只給了八萬元錢,打欠條給錢時王川在場,他可以證明給了多少錢。常法官聯(lián)系到王川,王川卻說張某的確給了陳某十萬元。證據(jù)和證人的證言一致,事實已經(jīng)清楚,按理說可以結(jié)案了。可是常庭長以自己多年的辦案經(jīng)驗和職業(yè)敏感,認為事情并不是那么簡單。他再次找到王川,做起思想工作,給他講明證人的義務(wù)和做人的準則,王川終于道出實情,一場撲朔迷離的借貸案終于水落石出。張某羞愧難當,表示只要陳某歸還自己的八萬元本金就行,利息不要了。
“廉生威”
“雖然我輸了官司,丟了面子,我還是要說常法官好樣的,鐵面無私,廉潔奉公,我從心里面佩服”,當事人李曉東不住的點頭稱贊。
因土地承包糾紛劉福來將李曉東訴至法庭。李曉東托關(guān)系、找朋友,準備了兩千元的紅包送給常庭長,遭到常庭長的嚴詞拒絕。李某便向劉福來放出話來,審案子的人是我的老同學,案子我一定贏,以求和劉某案外和解。劉某心里沒有底,找到常法官要求申請回避,要到別縣的法院打官司。碰巧書記員小孟和劉某住一個村子,打消了劉某的顧慮,小孟說:“如果你連常法官都信不過,就找不到可以信的人了,到別的法院打官司在法律上也行不通”。案子最后以雙方都滿意的結(jié)果結(jié)案了。“有常法官這樣的人給我們老百姓主持公道,是我們的福氣,今天,我見識了新時期的包公”,劉某由衷地說。
“誠生信”
常擁軍在2007年7月被任命為“中國十佳法庭”大屯法庭庭長,當時法庭有兩名同志因故請長假,法庭的各項工作由三名同志承擔,各項指標有下滑的趨勢。他臨危受命,及時調(diào)整工作方法,開辦假日法庭、周末法庭、夜間法庭,巡回辦案、送法上門,村頭田里常見他的身影。法庭的各項指標一直領(lǐng)先,大屯法庭的同志們知道每一個數(shù)字背后都記錄著他無數(shù)個不眠的夜晚和辛勤的汗水。
今年年初,王某訴張某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中,在電話通知張某沒有到庭的情況下,常法官帶著書記員和王某在星期六上午頂著凜冽的寒風徑直來到張某家里,選擇在張某家旁邊的村委會里開庭,當天就結(jié)了案,送達了調(diào)解書。村支書李全說:“張某是我們這里有名的刺兒頭,沒有人敢惹他,沒想到常法官一番話就讓他低頭認錯,乖乖賠錢,我們真是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