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案件增多的原因及對策
作者:韓振 胡正義 發布時間:2006-12-08 瀏覽次數:3209
近年來,睢寧法院審結的交通肇事案件,明顯呈不斷上升趨勢。2003年審結38件,2004年44件,2005年58件, 2006年1-11月已上升到61件。因此認真分析該類案件的特點、成因,對減少該類犯罪很有必要。
一、該類案件的特點。
該類案件肇事主體多為35歲以下的青壯年。今年的61件交通肇事案件中,肇事司機有41人為35歲以下的青年,占67.2%。違反的交通規則中,無證駕駛的,超速行駛的占70%以上。且損失慘重,多數案件中都有多人死亡、重傷人,賠償數額動輒幾萬元、幾十萬元。
二、交通肇事案件增多的原因
1、犯罪主體文化素質、技術水平低。今年61起交通肇事案件中小學及初中文化就有37人,占總人數60.65%,且多為農民。由于文化水平低,守法意識差,往往心存僥幸,不參加崗前有效培訓,無證駕駛無牌照車輛,駕駛技術不過硬,不能應付突發情況,因而釀成事故。
2、有關部門發證不嚴,查驗制度存在漏洞。個別駕校培訓中往往存有不正之風,交錢就能入學,入學就能結業,考試走過場,不能使司機的技術水準與駕照的含金量相當。機動車管理部門在檢查過程中把關不嚴,沒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履行年審、年檢而是過分看重金錢利益,如部分地方的將年審權力授權于駕駛協會,只要多交會費就可以在馬上通過年審,只需蓋章不需要任何審查,一方面自己履行了承諾,短期內拿到了足額的費用,另一方面滿足了司機的需求,但卻為交通事故埋下了隱患,這也是近些年交通肇事案件增多的原因之一。
3、交通擁擠,肇事者責任意識差。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行人及機動車輛進一步增多,四通八達的交通在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為交通事故埋下隱患。同時交通事故發生后,許多肇事司機由于法制觀念淡漠,心存僥幸,對傷者不予施救、對事故不予報案,徑直駕車逃離現場,最終造成事故損失擴大,自己也為此付出更為沉重的代價。
4、當事人遵守交通規則觀念淡漠。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規模的擴大和交通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十字,丁字路迅速增多,與此同時人們生活節奏的也在迅速加快,時間觀念也越來越強。為了趕時間或不懂交通知識,或遵守交通規則觀念淡漠,闖紅燈現象時有發生,這樣交通事故極易發生。
三、對策
針對目前交通肇事犯罪的特點和成因,要有效遏制此類案件上升的勢頭,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進一步加強素質教育和法制教育。應切實注意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普及法律法規,特別是交通法規及部分實例的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人們自覺養成尊章守紀的良好習慣。
2、加強機動車輛的管理,注意崗前有效培訓,嚴格考發證環節和查驗制度。有關部門應定期深入鄉村,摸清底數,不給“黑車”以生存空間。同時嚴格崗前培訓,保證培訓質量。保證人、車、證三者相符才能上路行駛,將定期查驗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將事故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3、加大打擊力度,特別是對肇事后逃逸犯罪應從重處罰。司法機關應抓住典型案例,以案說法,借助各種媒體進行曝光,切實起到震懾犯罪和法治宣傳的雙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