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頭”與“軟心腸”
作者:符向軍 發布時間:2014-03-28 瀏覽次數:2693
已故國學泰斗季羨林老先生曾說過一句話“硬骨頭、軟心腸”,闡述了做人的道理。“硬骨頭”是說為人要有骨氣,不卑不亢,伸張正義。“軟心腸”是讓我們有一顆博愛的心,悲天憫人,善事善行。一硬一軟,道出了人生命的意義,活著的價值。
無錫惠山法院洛社法庭的王臻法官擁有豐富的審判工作經驗,她最近在給江蘇法院預備法官培訓講課時,受
好一個“硬骨頭”與“軟心腸”!面對邪惡,法官要挺直脊梁,不懼邪,不信邪,剛正不阿;面對弱小,法官要溫情呵護,多體貼,多善待,俠骨柔腸。
筆者也有多年農村法庭工作的經歷,對王法官的話感同身受。農村法庭直面社會最基層,矛盾尖銳突出,案件眾多,工作“鴨梨山大”,是鍛煉法官、砥礪品質、提高本領的人生“大熔爐”,各色各樣的案件、形形種種的當事人,很是打磨法官的心志,也讓法官很好成長。“硬骨頭”與“軟心腸”兼具,是一個成熟法官不可缺少的素養。
在維穩、和諧的大背景下,少數當事人吃透了社會行情,摸準了法官害怕信訪鬧事的“軟肋”,信訪不信法,以訪壓法,信奉“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法寶,不是有理有據打官司,而是劍走偏鋒,在法官開庭之前、判決之前,放狠話、做狠事,無理取鬧,告狀上訪,妄圖以權礙法、以鬧壓法、以鬧壓判,讓法官無奈屈從就范,從而做出有利于其的裁決。
這樣的“赫人”陣勢面前,一些年輕法官亂了陣腳,不知所措,容易被蠻狠強勢的一方當事人牽著鼻子走,失去了應有的主心骨和“居中裁判”的法律立場,讓法律天平走偏傾斜;而一些“世故”的法官明哲保身,裁判的天平也因此偏向會鬧事的一方當事人。這些,都偏離了法律的方向,長此以往,只會助長社會的戾氣、邪氣,消損了社會正氣,讓正義的法律很受傷,也讓弱勢當事人很受傷。無疑,這種不具有“硬骨頭”精神的法官,不能給社會導向準確“護航”的法官,不是合格的法官。
法律是公平良善之術,也是法官應該聽命的唯一“上司”。法律的公平,要求法官堅守法律信仰,維護法律尊嚴,裁判“一斷于法”,一切以法律為依據,不屈從于邪惡撒潑,不屈從于蠻橫強權,不亢不卑,剛正不阿,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充滿“硬骨頭”精神;法律的良善,要求法官聽從良心、良知的召喚,古道熱腸,扶危濟困,呵護弱小,依法維權,滿懷俠骨柔情的“軟心腸”。
“硬骨頭”與“軟心腸”有機結合,剛柔兼濟,相輔相成,才能充分闡釋法律的公平良善,才能充分彰顯司法的公平正義,才能有效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才能圓滿法官的人格角色,才能不辱法官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