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解決大麻煩—泉山法院駐和平街道訴源治理工作站工作紀實
作者:徐州市泉山區人民法院 楊娟 鄧馨夢 發布時間:2023-09-07 瀏覽次數:3464
江蘇省徐州市和平街道是徐州市主城區街道,在和平街道辦事處,泉山法院駐街道訴源治理工作站給轄區居民定紛止爭帶來不少便利,被居民稱為“家門口的法院”。工作站設立半年多以來,為轄區居民化解糾紛60余件,法院組織調解培訓6次,司法確認案件15件,已成為泉山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前沿陣地和司法為民的全新注腳。
省心:解決一案化解一片
王先生因購買小區車位遲遲不能交付很鬧心,多次和某置業公司溝通無果后起訴至法院。案件進入訴前調解階段,調解員敏銳地發現王先生的遭遇并非個例。某置業公司在與戶主簽訂合同時,約定了交付定金的數額、分期付款計劃及車位交付使用時間。車位交付使用時間為簽訂合同當年年底,但時至今日,某置業公司以業主未全額付清車位費拒絕交付使用。
“不僅車位不交付,我向人防辦申請信息公開發現車位是人防車位,根據規定是不能買賣的,對方行為構成欺詐。”王先生生氣地對調解員表示,希望法院能夠主持公道,解除雙方合同并要求返還雙倍定金。
承辦法官許晨得知此情況后,到涉案小區調查,發現很多業主存在類似遭遇,但部分業主覺得打官司耗時耗力,想觀望王先生的官司結果再做下一步打算。
經過對案件評估,許晨法官決定將庭審搬到訴源治理工作站,一方面方便當事人應訴,另一方面對有類似困惑的群眾有明法釋理的作用。在王先生與某置業公司多輪發表意見后,雙方最終達成了調解,王先生解除了合同并拿到了已交的定金。不久后,其他業主也分別和置業公司達成了調解,并按照調解協議拿到了已交的定金和車位款。
泉山法院深入扎根基層、切實了解民情,通過持續優化訴訟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一站式”解紛服務,做深做實新時代能動司法。“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件進行示范式裁判,既為置業公司償付違約金提供了樣本,也免去其余大量業主維權之累。”泉山法院速裁庭負責人李彩虹法官表示,在解決糾紛中,既要看到訴訟內的案件,也要看到潛在的訴訟外案件,就地巡回審判不僅解決了在手案件,還讓類似遭遇的業主有明確的解決思路,降低了維權成本,將群體類糾紛案件止于萌芽狀態。泉山法院探索形成的訴訟服務做“加法”,群眾訴累做“減法”的工作理念,形成了基層治理新模式,明顯提高了轄區群眾的幸福感、滿足感。
省時:“人民調解+司法確認”提供精準高效司法服務
“你們的調解有效嗎?以后法院不認怎么辦?”2023年5月,徐家四姐弟在訴源治理工作站,經過和平街道人民調解員的多次調解,最終達成了一致協議,簽署了《人民調解協議書》。徐老先生和妻子在去世之后留下了兩處房產,膝下的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因為這兩處房產的分配問題產生了糾紛。因四人商討無果,便到社區尋求幫助。
泉山法院定期派駐調解員到訴源治理工作站協助網格員、街道人民調解員進行調解工作,得知了徐家四姐弟的事情,便建議他們使用“人民調解+司法確認”的形式來解決糾紛。
“由街道人民調解員為你們進行調解,簽署人民調解協議書后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由法院為你們出具民事裁定書,這樣你們不用跑來跑去,也不需要訴訟費,而且這樣得到的民事裁定書一樣具有法律效力。”泉山法院調解員張玥向徐家四姐弟解釋道。
在簽署《人民調解協議書》之后,徐家四姐弟隨即向泉山法院申請對該協議書進行司法確認。泉山法院依法受理此申請,經審查裁定雙方達成的人民調解協議書有效,出具《民事裁定書》,給雙方當事人吃了“定心丸”。
盤活基層調解資源,實現“零成本”司法確認。泉山法院巧借“楓橋經驗”,創新開展訴源治理工作站服務,實現“人民調解+司法確認”基層解紛方式,讓糾紛止于未訴。泉山法院定期給社區調解員組織召開專業培訓,通過加大人民調解員培訓力度,增強調處糾紛合力。“通過靠前服務、提供法律服務這種方便快捷的方式,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促進社會和諧。”泉山法院速裁庭負責人李彩虹表示,泉山法院通過不定期安排員額法官和駐院人民調解員深入轄區靠前服務、排查矛盾、調處糾紛,使矛盾糾紛在基層能夠得到實質性化解。
省力:多方資源共享形成矛盾糾紛化解合力
嚴女士與張某曾是一對夫妻,因為工作原因長期異地,逐漸在經濟和孩子照顧問題上產生分歧,感情出現破裂,決定離婚,但因為財產分配和孩子撫養權歸屬而爭執不下,于是到泉山法院起訴離婚。
“像我們這種情況,我都做好對簿公堂的準備了,以為會上法庭會吵得不可開交。”嚴女士說,“沒想到最后在家門口就解決了。”
因為嚴女士與張某婚后的家就在和平街道,為了讓當事人免于奔波,也讓他們能夠在熟悉的環境中平和心情,承辦法官決定將“調解室”搬到訴源治理工作站里。沙發、綠植、一杯溫水,讓調解的環境變得親切溫暖。街道工作人員的輔助參與,增加了當事人熟悉感的同時,更讓此次調解多了幾分情的存在。在法官的說理析情中,當事雙方也從一開始的劍拔弩張變得逐漸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一紙《調解協議書》被順理成章地簽下了。
訴源治理工作站運行以來,泉山法院將其作為訴前調解分流、重大糾紛調處會商的分陣地。2023年上半年,泉山法院依托工作站,在和平街道轄區開展巡回審判2次,與基層街道、社區人員聯合工作7人次,獨立化解和平街道轄區案件32件。訴源治理推進過程中,泉山法院通過組織常態化法治宣講活動,定期走訪和隨叫隨到的工作方式深入“訴源治理工作室”開展普法宣講,通過生動的案例,為社區群眾闡述了訴源治理的背景和優勢,努力實現“化解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會效果。同時訴源治理工作站建立起”源頭預防、多元調處、及時化解“三位一體工作機制,聯動人大代表(議政代表)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打造一站式分級多層解紛體系,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多層次司法需求,切實達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的市域治理目標。